从零基础到听读初章, 5岁半儿子被英语机构老师称 “这一年半进步好大”!
我家儿子5岁半了, 最近我们上课的英语机构老师和我提起过几次,好奇娃的英语表达怎么短期内进步这么大。
我家儿子从4岁开始启蒙英语,到目前,能读《疯狂学校》(但是他不想读😂)。我参与了儿子英语启蒙的整个过程,但没怎么体会过结果。因为我自己的英语只过了六级。我会读英文书、会做英文题,但不会流畅地用英语思维交流。
启蒙到现在,孩子的英语整体水平是:
听:《疯狂学校》(故事类英文初章书)听得很开心自在;读:《疯狂学校》单词基本认识95%以上;说:估计和他老师能聊一聊(具体怎么样反正老母亲无法和他聊下去)写:因为基本没有系统学过自然拼读,所以儿子不会拼写,只会抄写机构的课本内容;
AR多少,不知道,没测。
孩子的口语交流主要靠在机构里面跟老师的对话。我认为,原版阅读恰好弥补了这个缺陷。
这篇文章我主要想自己记录同时,和感兴趣的花友们聊一聊这一年半来,儿子从英语零基础走到听读初章书的过程。
我们的这段启蒙路程走得不是特别累,因为孩子没有背过单词,比较自然而然接触听说读写;不是特别全面,因为不侧重拼读、不会拼写,也不会精读等,只能做一做选择题。
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我们走过的路 ……
1、把娃送进机构,我当甩手掌柜没当成
4岁到4岁半
我们在今年9月,送儿子进入了幼儿园小班,应景地报了英语机构。机构一周三次课,每次课有两节,一节指读课,一节运用课。
没学过一个单词、没听过一首英文歌的孩子,直接面对一本书。书的内容没有单词,直接就是对话、歌曲、故事,简言之,都是句子。配合机构要求,不上课的时候每天回家再听20分钟课文内容,边听边指读。
当时孩子的状态以排斥为主:
一则觉得每次课,要坐一个半小时,难;
二是觉得每次在家20分钟的指读任务,烦。
磕磕碰碰,直到第二年4月份,孩子直接说,妈妈我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,我不想上英语课。老母亲开始考虑是不是根据孩子意愿,换一个适合他进度的机构。是的,这时候老母亲还是没想自己辅导。
2、在家加量摸索两条腿走路
4岁半到5岁
刚好机构4月换了一个女老师,更有亲和力,孩子对课程的恐惧似乎减弱些了。
老母亲也觉得还是要帮帮可怜的娃,都那么辛苦一周三次风雨无阻发烧无碍地坚持半年了,放弃会对不住娃付出的努力。
刚好跟着幼儿园小朋友家长团购了一套《海尼曼》G 1 的书,每天3本,老母亲带读,把机构的单词、句子和绘本结合起来,起了一些效果。
《海尼曼》G 1 内页👆
到7-8月份,同样是儿子幼儿园班里的另一个家长,打开了我们学习英语的另一个工具之门,用英文启蒙工具每天30分钟跟读英语(纠音、朗读)。
当时前面2个月确实是个痛苦期,让一个满脑子只有出门玩的男娃,安静坐下来30分钟,比那个啥了他还煎熬。
让一个五音不全、辨音能力较弱的娃,一遍遍纠正他的发音,多次已将娃逼至临界状态。
但,我们坚持住了!
随着儿子对英语句子听音、辨音能力加强,对单词识词、认词能力加强,爱得瑟的娃发现自己上课内容能听懂了。
当自信心复苏的时候,兴趣也就自己萌芽了。
3、海量泛读初步形成英语思维
5岁到5岁半
又是一个新的9月,我看到儿子对机构的课本内容已经能够理解吃透了,学有余力,哈哈😄,因为机构强调听说读写的顺序。也就是说,不用写、不用拼...孩子学起来轻松。
从这个阶段起,老母亲尝试购入了海量原版读物 ——
小毛人小怪物15本。
《牛津树》6-9,共64本。
《牛津探索》1-3,共60本。
《苍蝇小子》15册。
《好奇的乔治》20册。
第二、第三图书馆 共80本。
老母亲读为主,孩子滋润悠哉地听;同时每天小i已经能自己阅读20分钟,保持自己听音模仿、纠音朗读的习惯。
孩子也在慢慢和老师的对话,甚至是“怼”老师的过程中,发现原来英语不再是一门家长要求学的课,而是自己能用来说,用来看故事的渠道。
4、听力输入促成听说质变过程
疫情一个月中
疫情期间,孩子有大把时间在家,看他闲着也是闲着,偷偷在他玩耍的时候挑了上面看过的一部分书的音频,作为背景音乐播放,没想到效果相当不错。
也终于理解前辈们说的,作为语言听是第一位的,奈何我们起步比较随意、进阶比较草莽,没有第一时间利用好听音频这个主要手段,导致目前听力词汇可能小于阅读词汇,与基本语言规律相悖。
不过本身也没具体目标,就是想培养一个英语阅读习惯,所以还是每晚继续1小时左右老母亲阅读原版、每天早晚饭期间半小时听音频、每天20分钟孩子自己朗读英语的节奏,开心地听着勤劳的老母亲读着《我的疯校》、raz-k、第四图书馆、内裤超人等,书柜里还躺着来不及读的神奇校车、苏斯博士、苍蝇小子科普版等等,还有神奇树屋、老鼠记者等放在购物车里面等着老母亲接回家。
5、适度精读与加入科普,实现自主阅读
下一阶段我们的计划
当机构老师说孩子能吧啦吧啦用英语回答他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时,老母亲能想象那个画面,就像他用中文讲道理一样。
当老师说孩子还拥有一部分英文思维时,老母亲表示懵懂,也被提醒了。
我发现孩子认识的中文没有英文多,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竟是从英文中了解到,各种常识知识竟多是从英文中汲取时,老母亲知道应该每天挪半小时出来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了。
不知道老母亲这种“知道”是不是合理、正确。摸着河在养娃,不想鸡娃,因为鸡娃等于鸡自己;但也不想放羊,因为放羊等于给自己养老找麻烦。所以,趁着现在还是中班,还有时间,循序渐进按照适合自己、适合孩子的方式,每天坚持语数外一点一滴,慢慢地实现比较良好的幼升小衔接。
回顾这一年半,我们从英语零基础,走到听读初章书的过程,不是特别累。
因为孩子没有背过单词,比较自然而然接触听说读写;不是特别全面,因为不侧重拼读、不会拼写,也不会精读等,只能做一做选择题。
相关阅读: